本網訊 新學期伊始,新年的問候還在耳邊回響,軟件學院的全體教師彙聚一堂,為他們提前幾天到校,精心準備的課程設計展開了熱烈研讨。2月27日整整一天的時間,從分管教學的院領導、教學督導、教務管理部門到一線教師20餘人都在思考讨論本學期的8門課程該怎麼上,課改該怎麼進行。

“本學期我将開展3——4次專業能力測評,實驗課是我這個學期重點要調整的地方…”主教《操作系統原理》這門課的彭耶萍老師率先談了自己的課程設計構想,在座老師紛紛提問并提出自己的建議。
圍繞課程定位、教學計劃、如何進行課改等問題,與會人員各抒己見。在教學内容的設置上,研讨會促使更多老師思考學生該學什麼而不是老師該教什麼。針對《C++程序設計》這門課,顔一鳴老師轉達了JAVA班學生的困惑——既學JAVA,再學C++容易把人搞糊塗。徐洪智老師分析了C++對于JAVA班學生的必要性,衆人讨論後認為這門課對各個專業方向的同學需求層次不同,需實施分類教學。
答辯研讨也讓全體老師更深切地認識到微課建設、研讨式教學将成為每個老師着重發力的部分。一方面,這是學院深化改革、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,另一方面,落實到位将成為學院申報教學成果獎的有力籌碼。張延亮等老師早前一直緻力于《編譯原理》這門課的視頻資源建設,在院領導的倡議下,決定把視頻裁剪成3-5分鐘的小視頻,資源做得更精細,進行微課教學。原來的研讨式教學标杆覃遵躍老師這個學期任教《離散結構》,原本不打算開展研讨教學的他,在衆人的要求下決定花更多精力來探尋理論課的研讨式教學,讓課程更有趣味,更易于接受。
來自長沙明照日本語學院的羅崇德老師也暢談了自己的教學構想,強調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,這與學院倡導的“三環四步五化”教學不謀而合。他表示這是第一次參加類似的教研活動,很受啟發。
分管教學的院長助理蔡國民老師大為肯定了這種讨論,當場倡議每門課由任教過的2-4名老師成立課題組,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經常組織類似的研讨,促進老師在教學内容和方法上的不斷改進。蔡老師希望每個老師能認真消化吸收其他老師提出的建議,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案,以高度的責任感施教育人。